
韩国(前403年—前230年),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并称为三晋。韩国的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前453年,韩国与赵国、魏国共同灭智伯荀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这一事件被称为晋阳之战。前403年,韩国等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正式承认,成为诸侯国,韩国建立,首都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亡了郑国,并将都城迁至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韩宣惠王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其领地成为颍川郡。
韩武子韩万,姬姓韩氏,名万,谥号武。他是晋国韩氏的第一位家主,也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创始祖。
韩赇伯韩简,姬姓韩氏,名赇伯,又名伯胜,是韩万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二位家主。
韩定伯韩简,姬姓韩氏,名简,谥号定,是韩赇伯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三位家主,活跃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阶层。
展开剩余77%韩子舆韩简,姬姓韩氏,名舆,是韩简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四位家主。
韩献子韩厥,姬姓韩氏,名厥,谥号献,是韩厥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五位家主。他最初是赵氏家臣,后来成为春秋中期晋国的卿大夫,一生为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效力。
韩宣子韩起,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宣,是韩厥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六位家主。他对晋国的霸业不甚关心,主要通过获取利益来增强韩氏家族的实力,为“三家分晋”韩氏奠定了物质基础。
韩贞子韩须,姬姓韩氏,名须,谥号贞,是韩起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七位家主,率领韩氏迁徙至平阳。
韩简子韩不信,姬姓韩氏,是韩须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八位家主。此时晋国已经呈现君弱臣强的局面。
韩庄子韩庚,姬姓韩氏,名庚,是韩不信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九位家主。
韩康子韩虎,姬姓韩氏,名虎,是韩庄子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十位家主。
韩武子韩启章,姬姓韩氏,名启章,是韩康子的儿子,晋国韩氏的第十一位家主,统治时期为前424年至前409年。
韩景侯韩虔,姬姓韩氏,名虔,是韩武子的儿子。战国时期,他成为韩国的开国君主,统治时期为前408年至前400年,谥号景侯。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虔、赵籍和魏斯为诸侯,正式确立了韩国的地位,自此以韩景侯为名。
韩烈侯韩取,姬姓韩氏,名取,是韩景侯的儿子,又称韩武侯。他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第二位国君,统治时期为前399年至前387年,谥号烈侯。他的叔父韩侠累被聂政刺杀。
韩文侯韩猷,姬姓韩氏,名猷,是韩烈侯的儿子。他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第三位国君,统治时期为前387年至前377年,谥号文侯。前385年,韩国对宋国发动进攻,俘虏了宋国国君。
韩哀侯韩屯蒙,姬姓韩氏,名屯蒙,是韩文侯的儿子。他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第四位国君,统治时期为前376年至前374年,谥号哀侯。前376年,他与赵敬侯、魏武侯联合废黜了晋靖公,使其成为庶民,并且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前375年,他灭亡了郑国,并将都城迁至新郑。
韩懿侯韩若山,姬姓韩氏,名若山,是韩哀侯的儿子,又称韩共侯或韩庄侯。他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第五位国君,统治时期为前374年至前363年。前369年,他联合赵国共同攻打魏国。由于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在夜间率领军队离开,使得联军自乱而败。
韩昭侯韩武,姬姓韩氏,名武,是韩懿侯的儿子,又称韩昭僖侯或韩昭釐侯。他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第六位国君,统治时期为前363年至前333年。前355年,韩昭侯任用法家代表申不害,推行改革,被称为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韩宣惠王韩康,姬姓韩氏,名康,是韩昭侯的儿子,又称
发布于:天津市在线股市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