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岸传媒港
在10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徐汇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徐汇交出的“十四五”答卷中有多个“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外资总部机构累计达174家,保持中心城区第一;人均体育消费居全国第一;加装电梯1330台,数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十四五”以来,徐汇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人民城市建设样板,区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更用“儿女之心、儿女之情”绘就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新图景。
炼成千亿集群
“一开始只想到在上海拓展业务,后来干脆把总部搬来徐汇了。”科技企业英领之途的创始人黄阳之,过去10余年间一直聚焦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技术创业。作为奇绩创坛投资的第一届“校友企业”,去年,英领之途参与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位于徐汇的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一拍即合,不仅把企业搬来上海发展,还在同样位于徐汇的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
像英领之途这样看似“误打误撞”,实则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发展轨迹,在徐汇已经是科创企业发展的“群像”。
英领之途所在的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现已落地超60家初创企业,其中40家向市场推出了产品,触达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作为徐汇区3家上海市级高质量孵化器之一,奇绩创坛为创业者搭建了场景开放的专业服务平台,整体算力规划最高达50P。包括奇绩创坛在内,徐汇目前已建成20家区级高质量孵化器,市级高质量孵化器数量则占全市1/4,居中心城区首位,标志着科技和产业的创新融合正在都市中心加快催生化学反应。
这得益于过去五年来,徐汇抢抓发展机遇,全栈布局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的丰硕成果。2023年,徐汇仅用38天就建成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目前全区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500余家、大模型企业755家,62个备案大模型数量占全市61%,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出达千亿元规模。
模速空间
在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看来,抓好“科创策源、应用导向、生态支撑”,是徐汇在“十四五”以来做好的三件事:科创策源方面,服务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创新“国家队”,集聚清华、复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创新中心以及浦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上海五大基础模型均诞生在徐汇;应用导向方面,积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焦制造、文旅、教育、治理等15个领域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生态支撑方面,接续推出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创业载体,做强算力、算法、语料、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规模超千亿元。
在此基础上,徐汇在“十四五”期间加速重构产业动能,规上服务业年均增速达10.2%,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居中心城区第一。全区累计外资企业近3400家,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长79.2%,外向型经济特征愈发鲜明。区内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创金融等四大产业集群增长强劲,基本达到“4个千亿”的产出规模,智能终端、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快速壮大。
西岸梦中心
滨江秀场到“亿元商街”
10月16日至19日,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暨FISE城市运动嘉年华再度相约徐汇西岸,这也是近年来,徐汇滨江持续放大“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效应的标杆活动之一。
“十四五”期间,徐汇接续打造滨江功能区,“十年磨一剑”规划和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实现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热力秀场、中央公园、创业梦工厂”等高能级功能组团的整体规划、次第呈现。西岸梦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沪上新地标”正串珠成链,国际光影节、浦江游轮、低空观光、无人机秀“水陆空”等文旅新场景和品牌首发首秀活动在黄浦江畔交相辉映。
位于衡复风貌区的“武康路—安福路”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后,徐汇在此趁势打造新零售“亿元商街”,在漕河泾开发区打造元宇宙街区,助推“十四五”期间全区商销总额突破8000亿元,社零总额突破1300亿元。每年在徐汇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重大体育赛事有近50场次,全区人均体育消费居全国第一。
徐汇滨江
这背后离不开徐汇不断增强的城区综合实力。“十四五”期间,徐汇累计完成固定投资总额2260亿元,较“十三五”翻番,年均增长11%,今年预计将达560亿元。
徐汇的城区功能也持续优化,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等“五大功能区”,新一轮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面积达全区总面积44%。五年来,徐汇全面推进108个更新项目,重大工程累计开竣工超2100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类项目超1200万平方米,代表性项目有徐家汇中心、西岸金融城、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
徐汇区副区长邓大伟介绍,在大徐家汇功能区,徐汇正努力建设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商圈,推进太平洋百货、第六百货整体更新,打造“新六百YOUNG”和“新六百HUB”两大商业综合体。在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将漕河泾商务单元更新方案纳入全市首批试点,通过“工业上楼”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园区更新。
据悉,“十四五”期间,徐汇已累计推出优质楼宇载体近200万平方米,未来五年还将有超200万平方米楼宇载体相继入市。
五年民生投入翻番
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宛南六村,历经40余年使用,房屋墙体开裂、外墙高坠、路面积水等安全隐患日趋显著,小区3800余位居民一直有改善居住环境的夙愿。
宛南六村
而今,通过徐汇“十四五”期间大力开展的“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不仅小区43个单元楼道实现加梯“全覆盖”,房屋和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不久前小区还成功将物业费从每平方米0.8元上调至1.4元,为居民期盼的美好新生活带来更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宛南六村不是个案。“十四五”以来,徐汇完成旧住房综合修缮1150万平方米,总量为“十三五”的2.7倍,覆盖近4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居民因此得益。通过大力实施“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约21万户居民实实在在受益;零星旧改、小梁薄板房屋总体“清零”,完成旧改征收54.4万平方米,东安一二村、长桥新村、张家弄等27个地块的9877户居民搬进新家园。
宛南六村
值得一提的是,徐汇过去五年已实施原拆原建项目16个,涉及11.39万平方米,3100余户居民过上了新生活。国庆前夕交付的漕溪三村便创新引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采用2幢并1幢的“C字形”布局,彻底消灭了采光死角。田林路65弄、天钥新村六期、漕溪二村等原拆原建项目均稳步推进。
区领导表示,徐汇始终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十四五”期间,徐汇升级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涵,建成40个功能复合的“生活盒子”,新建各级各类学校9所,新建、改建医疗机构18家,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1家、认知症床位1137张,并率先探索“物业+居家养老”模式。
预计“十四五”末,徐汇全区民生投入规模将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徐汇也将打造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策源功能更加强劲、人文魅力更加彰显、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城区治理更加高效的“创新徐汇、品质城区”,努力成为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引领示范区。
在线股市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